close

血清學無創性肝纖維化評分模型,誰更勝一籌?

慢性C型肝炎是慢性肝臟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肝纖維化階段是慢性C型肝炎疾病進程的最佳預測指標。慢性C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療根據炎症程度、纖維化程度而決定。肝纖維化是個動態過程,研究表明,如果肝纖維化得到合理治療,其病程有可能逆轉。雖然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可以診斷肝纖維化,但由於肝穿刺活組織檢查所需要的高成本及其他不利因素(如,侵入性、手術相關的併發症等),很難廣泛開展。

目前,各種無創性肝纖維化診斷方法得到推廣,包括血清生化指標、影像學診斷方面的肝臟硬度值等。這些無創診斷方法既有助於肝纖維化病情的分級和預後的判斷,又有利於患者的診療,也會促進抗纖維化治療手段的發展。有時候,間接的血清學非侵入性肝纖維化評分模型往往容易從常規檢測中分別開來,如FIB-4指數(Fibrosis 4 Score)、APRI評分(AST與血小板(PLT)比率指數)和哥德堡大學肝硬化指數、King's評分等。然而,針對這些評分模型的預測效力優劣的頭對頭研究比較有限。研究人員旨在比較幾類評分模型的預測效力孰優孰劣。

研究納入了1602例(男性,1365名)肝活檢顯示為肝纖維的慢性C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齡41.8±9.6歲。計算了所有患者的19項簡易非侵入性評分,並比較了它們的受試者工作特徵曲線下面積(AUC)及預測準確性(以Scheuer分期為標準)。

研究結果顯示,最常見的基因型是基因型4(65.6%)。明顯肝纖維化、晚期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比例分別為65.1%,25.6和6.6%;

除AST/ALT比值、Pohl評分、平均血小板體積、fibro-alpha和紅細胞分布寬度與血小板計數比值指數外,其他所有指標均預測肝纖維化分期的準確度均很高;

其中,King’s評分(臨界值為17.5)對明顯肝纖維化和晚期肝纖維化的預測準確性最高;

King’s評分、哥德堡大學肝硬化指數、APRI(AST/血小板計數比值)和FIB-4指數預測肝硬化的準確度最高,其中又以APRI(臨界值為2)和FIB-4(臨界值為3.25)最佳。

研究人員總結稱,大多數簡易無創性肝纖維化評分模型顯示出較好的預測準確性。對於明顯和晚期肝纖維化,King』 s評分(臨界值,17.5)是最好的簡易、無創性評估方法,而APRI(臨界值,2)或FIB-4指數(臨界值,3.25)預測肝硬化的準確性最佳。上述檢測均簡單易行,成本較低,容易計算並應用於常規臨床實踐中。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掌上醫訊」,版權均歸掌上醫訊所有,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凡是本網站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僅作分享,文章觀點不作為掌上醫訊觀點,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聯繫電話:400-1199330)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醫療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高國慶醫師 的頭像
    高國慶醫師

    高國慶院長'高御尊醫師'高御龍電商 高御書生化營養師[收集資訊交流站]美兆醫療專家

    高國慶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