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章>>第三节
 
 
     
1/1页    
 
 
             
 

第三节 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血凝。血凝的最终结果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简称血纤维。血浆内又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物质,能使已形成血纤维分解。这些物质构成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液凝固、抗凝物质的作用和血纤维代表溶解过程经常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一、血液凝固

(一)凝血因子

血浆和组织中有很多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共有12个(表3-1)。除因子Ⅲ为脂蛋白,因子Ⅳ为Ca2+外,其余都是蛋白质。

 

 

 

 

 

 

 

表3-1 按国际法命名的凝学因子

编号(同义名) 编号(同义名)

因子I(纤维蛋白原)

因子Ⅱ(凝血酶)

因子Ⅲ(组织凝血激酶)

因子Ⅳ(Ca2+)

因子Ⅴ(前加速素)

因子Ⅶ(前转变素)

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AHF)

因子Ⅸ(血浆凝血激酶)

因子Ⅹ(Stuart-Prower因子)

因子Ⅺ(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因子Ⅻ(接触因子)

因子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二)血液凝固的过程

血凝过程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即因子Ⅹ被激活成因子Ⅹa;②凝血酶原在Ⅹa、Ca2+、Ⅴ因子作用下被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成纤维蛋白。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过程就是凝血因子Ⅹ的激活过程,正常情况下其激活过程有2种途径.

(1)内源性凝血途径 从因子Ⅻ激活开始,使凝血因子逐个激活形成Ⅻa的过程。

(2)外源性凝血途径 指损伤的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参与激活因子Ⅹ生成Ⅹa的凝血途径。

2、凝血酶的生成 因子Ⅹ被激活后,Ⅹa与因子Ⅴ、PF3和Ca2+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完成第二个阶段的凝血过程。因子Ⅹ和凝血酶原的激活都是在PF3 提供的磷脂表面上进行的。

3、纤维蛋白的生成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分解,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凝血酶还能激活因子ⅩⅢ生成ⅩⅢa。ⅩⅢa再使纤维蛋白单体互相联结,形成牢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图3-1 血液凝固示意图

 

二、血液中的抗凝物质

(一)抗凝血酶Ⅲ

是血浆中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其作用机制是与因子Ⅱa、Ⅶa、Ⅸa、Ⅹa、Ⅻa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封闭这些因子的活性中心,从而阻断它们的作用而使之失活。

(二)肝素

可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大大加强抗凝血酶Ⅲ对凝血酶的灭活;肝素还能抑制凝血酶原的活性。

(三)蛋白C抗凝系统

在肝脏合成,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蛋白。激活的蛋白C可灭活因子Ⅴ和Ⅷ,并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蛋白C还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

三、纤维蛋白的溶解

在生理条件下,血凝过程中生成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可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溶解,变成 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这种血凝块重新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的溶解。简称纤溶。

纤溶系统包括4种成分:(1)纤维蛋白溶解酶原;(2)纤维蛋白溶解酶;(3)纤溶酶原激活物;(4)纤溶抑制物。

纤溶基本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即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降解。

 

 

 

 

(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1、血管激活物

2、组织激活物

3、血浆激活物

(二)纤维蛋白的降解

纤溶酶可逐步将整个纤维蛋白分割成可溶性小肽,总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这些降解产物一般不会在凝固,而且其中一部分还有抗凝作用。

 

 

 

 

 

 

 

 

 

 

 

 

 

 

 
 
 
     
1/1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國慶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